【四院|科普】:静脉曲张人群需防范!冬季里的隐藏健康危机!
发布时间:2024-12-20 10:40:06

湖州气象预警提示

未来更多的低温清冷

山区持续有冰冻

对正常人而言,

寒冷不过是多贴衣物的事


然而,

对于静脉曲张患者而言

冬季更像一个隐藏的“健康杀手”!



案例警示:

赵女士的就医经历

但是,一直“和平相处”的静脉曲张,前几天突然有点不安分了,下肢感觉轻微疼痛。起初,并未在意,可几天后,腿部红肿、发热,疼痛进一步加重,甚至不能触碰。这立马引起了她的警觉,毕竟作为老师她认真了解过静脉曲张的相关知识。

于是找到吴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静脉曲张专科,检查结果令人意外,弯曲的浅表静脉内充满了血栓。很明显,这是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静脉炎,并有向上蔓延的趋势!


若血栓突破防线进入深静脉,那将是一场噩梦,极端情况下,甚至有致命的肺栓塞。 

幸运的是,赵女士就诊及时,医生立即为其安排住院手术。术后疼痛立即消失,2天后即可出院。

冬季血栓成因:寒冷编织的“致病陷阱”


1. 血管收缩:

热胀冷缩原理,冬季气温偏低,血管收缩,血液流动缓慢,对于静脉曲张本身血流变慢,双重因素加持,血液更容易滞留、凝固,形成血栓。


2. 干燥与少水:血液的“高粘度沼泽”

冬季空气干燥,加上部分人饮水量减少,血液变得黏稠,凝血风险直线上升。


3. 活动减少:血液循环的“堵车困境”

冬季室外活动减少,久坐或久站成为常态,血液循环如同城市交通堵塞,停滞不前,静脉血栓发生几率自然大幅增加。

预防与应对:构建抵御血栓的“防护墙”


1. 动静结合:打破血液“淤滞魔咒”

每隔 1 小时起身活动 5 分钟,无论是悠闲地散步,还是轻松拉伸腿部肌肉,哪怕是抖抖腿,活动腿部肌肉,都能像疏通河道一样,促进血液流动,打破血液淤滞的魔咒。


2. 补充水分:稀释血液“粘稠陷阱”

多喝水,让身体保持适度水分,稀释黏稠度,预防血栓形成。每天摄入 1500 - 2000 毫升水,根据个人情况灵活调整,为血液的顺畅流动保驾护航。


3. 早治疗

下肢静脉曲张患者,建议专科就诊,如有手术指征,早治疗,去除病根。


温馨提示


静脉曲张患者,一旦腿部突发红、肿、痛且按压有硬结

这是浅静脉血栓的危险信号,

此时绝不能盲目按摩或拍打,

以免引发“血栓炸弹”爆炸。

应火速前往医院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,

开启争分夺秒的健康保卫战。

发病两周内是最佳手术窗口期,

抓住它就能直接取出血栓,

降低血栓蔓延风险,术后恢复也更加顺利。

若错过时机,血栓机化、粘连,

就像敌人加固了堡垒,取出难度大增,

还易损伤周围组织。


在寒冷的冬季,静脉曲张患者务必提高警惕,

深刻了解血栓风险成因,积极预防,出现异常及时就医,

不让寒冷为腿部健康埋下隐患。


【四院 | 科普】这些静脉曲张治疗误区要注意!



专家简介


梅家才

主任医师 教授

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委会全国下肢静脉曲张学组组长

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专委会静脉倒流性疾病学组委员

中国医疗促进会周围血管专委会静脉通路学组委员

白求恩公益基金会静脉曲张培训学院院长

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,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。从事外科临床医教研工作近三十年,具有丰富的普外科临床经验,手术精湛娴熟。

擅长:血管外科各种动静脉疾病的诊治(如:各种动脉瘤、动脉硬化性疾病;下肢静脉曲张、深静脉血栓形成;糖尿病足等),在下肢静脉疾病的微创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,微创激光治疗手术治疗静脉相关疾病病人远超万例;曾先后出访美国,德国,瑞士,日本,韩国等交流学习,指导国内数百家医院开展新技术的推广。

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《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》(I类学分10分),参编著作《汪忠镐血管外科学》等5部,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。




杨伟刚

普外科主任  副主任医师

重点特色专科带头人  硕士

门诊时间:周二,四上午

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委会静脉曲张学组委员

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委会青委会委员

湖州市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

湖州市抗癌协会肿瘤转化专委会副主委

湖州市抗癌协会肿瘤精准诊治专委会委员

湖州市甲状腺肿瘤青年委员会委员

湖州市中医学会乳腺专委会副主委

湖州市医学会微创外科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委员

湖州市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委员

湖州市吴兴区中医药学会外科学组组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