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夏至到,三伏近”冬病夏治正当时,“三伏贴”开始预约啦!
发布时间:2025-06-30 11:13:20

冬病夏治

夏至已至,天气渐热,三伏天将如期而至,俗话说“冬养三九补品旺,夏治三伏行针忙”,又到了开展一年一度的“冬病夏治”的时候。今年的7月20日正式进入三伏天。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,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,此时阳气最盛,正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。

“冬病”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,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,又碰上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,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,或重感阴寒之邪,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成人及儿童的急、慢性支气管炎,支气管哮喘,过敏性咳嗽,慢性阻塞性肺病,鼻炎,慢性腹泻,风湿性关节炎,肩周炎,腰腿痛等。中医认为“遇冬则喘、遇冷则泻,遇寒则痛”都与阳气虚弱有关。 

“夏治”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,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,通过温补阳气,散寒驱邪,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,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,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,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。


穴位贴敷

“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”是选用一定的药物制作成贴敷膏,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贴敷从而治病、防病的中医特色外治法。由于一般是利用夏至后三伏时期来贴敷,故简称为“三伏贴”。

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之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段,此时阳气盛而肌肤腠理开泄,是驱散内伏寒邪的最好时机。我院治未病中心三伏贴由专业医师依据患者疾病种类及体质,选择对症方药配以对症穴位进行贴敷,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法则。此时段进行穴位贴敷,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,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,对体内阴寒之邪较盛的患者治疗效果尤为显著。


艾   灸

冬病夏治主要是借助天地间的阳气来通经活络,祛除病邪,艾灸是行气通络首选方法之一。

《扁鹊心书》中有云:“扶阳之法,灼艾第一”,点燃艾草渗透穴位后,调节身体阴阳,提高身体免疫力,所谓“通则不痛,痛则不通”,正是这个道理。通过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打通经络来调理冬病,要比常规的治疗快一半的时间。

我院治未病中心特推出督脉灸,督脉灸又称火龙灸、铺灸,时间长,灸量大,力专效宏,三伏天做督脉灸治疗冬病,祛寒的能力更强,更能将冬病夏治的理论贯彻到底,效果更是事半功倍。


泡   脚

很多人认为,夏天太热就不用泡脚了,实际上,中医一直将“泡脚”作为一种非常好的养生保健方法,有“人之有脚,犹似树之有根,树枯根先竭,人老脚先衰”的说法。
泡脚一年四季都可以,夏季泡脚可疏通腠理、活血通经、发汗解表,我院治未病中心特推出活血通络泡脚方,由十几味中药精心调配,能有效祛除体内寒气,对于缓解关节疼痛,尤其是膝关节疼痛效果较好。


冬病夏治适宜人群

1.呼吸系统疾病:支气管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顽固性咳嗽、慢性阻塞性肺气肿、肺功能下降、慢性鼻炎、过敏性鼻炎、慢性咽喉炎,反复易感冒者等。成人及3周岁以上儿童均可等;


2.脾胃病:虚寒性胃脘痛、腹痛、腹泻、慢性肠胃炎,遇吃生冷消化不良等;


3.骨关节病:虚寒性关节痛、肩颈腰背痛、老寒腿等;


4.妇科病:虚寒性痛经、产后关节痛;


5.风湿免疫病: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;


6.其他疾病:慢性疲劳综合征、手脚冰凉、冻疮等。

治疗时间:

引伏:7月10日—7月19日(免费)

初伏:7月20日—7月29日

中伏:7月30日—8月8日

末伏:8月9日—8月18日

末伏加强:8月19日—8月29日


治疗地点:吴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(湖州市吴兴区城南路169号)门诊2楼治未病中心

(周一至周五全天,周六上午;8:00-11:30,13:30-16:30)

联系电话:0572——2939602